活动新闻
当前位置:泰山区文化馆 > 活动新闻

音乐小课堂之——合唱的发展

发布时间:2014-07-17 发布者:adminer

  

音乐小课堂之——合唱的发展

外国合唱音乐有它的历史,起码有500――700多年,从15世纪就有了。 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:

  1、古希腊戏剧时期, 

  2、文艺复兴200年,15―17世纪 

  3、巴洛克时期150年17―18世纪中叶 

  4、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到19世纪最大发展期 

  5、浪漫主义时期100多年19到20初 

  6、现代派时期。

    中国地区与外国不同,有些是民间故有的:少数民族地区有偶然性的多声部组合音乐,大部分都是合唱音乐雏形,有支声复调,与音乐的汪洋大海比起来,还显得不够丰富。但作为研究很有价值。

  中国合唱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从西方传入,是第一期。

  第二期是学堂乐歌时期。沈心工、李淑同的《春游》、《送别》、赵元任的《海韵》(1927年,中国专业合唱作品第一部)、

  第三期,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抗战时期聂耳、冼星海(既有革命的一面,又有西方专业技法)的《救国军歌》、《在太行山上》、及《黄河大合唱》等可称为合唱之魂。也还有学院派的一些合唱歌曲。 

  第四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,50―60年代是辉煌期,50年代的《祖国颂》、《祖国万岁》;60年代的《长征组歌》;70年代有政治合唱。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《牧歌》,《乌苏里船歌》等许多优秀作品。 

  最近20 年中国合唱有很大发展突破,田青的《云南风情》、谭盾的《蜀道行》、陆在一的《祖国母亲》等等大量合唱作品,但受市场经济的约束,有些不能在国内发表而只能在国外发表。 

  国内的合唱观念还有偏差,在乐队与合唱的关系上,有如音乐航船的两只翅膀,缺一不可。建立合唱队无论在才力,人力上都比乐队容易,但合唱比乐队难训练 。合唱应该避免歌星式的表演形式,而应强调共性。